在2022 年,香港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1年,而女性則是87歲1。雖然香港人已算長壽,然而,有趣的是,在一個被稱為「藍色慢活區」的地方,居民的平均壽命可以高達90多歲呢!
《國家地理》探索家丹·布特納 (Dan Buettner) 走訪世界各地,尋找全球最健康和最長壽的地區。他發現有五個地方的百歲人瑞數目是美國的十倍2。研究團隊稱這些地區為「藍色慢活區」(Blue Zones)3。這些地區包括:
1. 日本的沖繩
2. 義大利的薩丁尼亞
3. 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半島
4. 希臘的伊卡里亞
5. 美國加州的羅馬琳達
長壽的9 大袐訣3
一、恆常運動
運動是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生活的一部分。由於他們大多以耕種或放牧維生,他們不用像現代人般刻意運動,也能每天活動身體。
二、生活有目標
「藍色慢活區」均重視生存目標。沖繩人稱之為「生存理由」(Ikigai),尼科亞半島居民則稱之為「生活計劃」(plan de vida)。找到目標令我們對生活有所期盼,預期可以延長7年壽命啊!
三、減壓
研究發現,生活壓力會引致身體慢性發炎,繼而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。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每天有減壓習俗及儀式,例如祈禱、午睡及小酌一番。
四、80%飲食規律
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每餐只會吃到80%飽。他們在黃昏時段吃過晚餐後,當天便不會再進食。
五、以植物為主食
他們一般以豆類為主食,包括蠶豆、黑豆及扁豆。至於肉類,他們一個月大約只進食5次,而且份量只有3-4安士。
六、小酌習慣
大部分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都有小酌習慣。秘訣在於每天喝1-2杯葡萄酒,但當然並不鼓勵酗酒啊!
七、精神寄託
大部分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信奉宗教,除了有精神寄託,也有團體的支持與關愛,有助改善我們的精神健康。
八、家庭為重
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大多三代同堂,與祖父母及小朋友同住,夫妻亦會長相廝守。維繫好家庭關係,互相愛護扶持,可以延長一家人的壽命啊!
九、近朱者赤
世界上最長壽的人都有健全的社交圈子。例如日本沖繩長老一族自小會將五位小朋友組成 「模合」 (moais)。他們會定期聚會,分享生活大小事,陪伴彼此渡過一生。
參考「藍色慢活區」的生活模式,香港人或許也該調整飲食、運動及社交習慣,並尋找自己生活意義,以活得更健康長壽!
在2022 年,香港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1年,而女性則是87歲1。雖然香港人已算長壽,然而,有趣的是,在一個被稱為「藍色慢活區」的地方,居民的平均壽命可以高達90多歲呢!
《國家地理》探索家丹·布特納 (Dan Buettner) 走訪世界各地,尋找全球最健康和最長壽的地區。他發現有五個地方的百歲人瑞數目是美國的十倍2。研究團隊稱這些地區為「藍色慢活區」(Blue Zones)3。這些地區包括:
1. 日本的沖繩
2. 義大利的薩丁尼亞
3. 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半島
4. 希臘的伊卡里亞
5. 美國加州的羅馬琳達
長壽的9 大袐訣3
一、恆常運動
運動是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生活的一部分。由於他們大多以耕種或放牧維生,他們不用像現代人般刻意運動,也能每天活動身體。
二、生活有目標
「藍色慢活區」均重視生存目標。沖繩人稱之為「生存理由」(Ikigai),尼科亞半島居民則稱之為「生活計劃」(plan de vida)。找到目標令我們對生活有所期盼,預期可以延長7年壽命啊!
三、減壓
研究發現,生活壓力會引致身體慢性發炎,繼而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。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每天有減壓習俗及儀式,例如祈禱、午睡及小酌一番。
四、80%飲食規律
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每餐只會吃到80%飽。他們在黃昏時段吃過晚餐後,當天便不會再進食。
五、以植物為主食
他們一般以豆類為主食,包括蠶豆、黑豆及扁豆。至於肉類,他們一個月大約只進食5次,而且份量只有3-4安士。
六、小酌習慣
大部分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都有小酌習慣。秘訣在於每天喝1-2杯葡萄酒,但當然並不鼓勵酗酒啊!
七、精神寄託
大部分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信奉宗教,除了有精神寄託,也有團體的支持與關愛,有助改善我們的精神健康。
八、家庭為重
「藍色慢活區」居民大多三代同堂,與祖父母及小朋友同住,夫妻亦會長相廝守。維繫好家庭關係,互相愛護扶持,可以延長一家人的壽命啊!
九、近朱者赤
世界上最長壽的人都有健全的社交圈子。例如日本沖繩長老一族自小會將五位小朋友組成 「模合」 (moais)。他們會定期聚會,分享生活大小事,陪伴彼此渡過一生。
參考「藍色慢活區」的生活模式,香港人或許也該調整飲食、運動及社交習慣,並尋找自己生活意義,以活得更健康長壽!